查看原文
其他

为什么小米成功了?

IPO早知道 IPO早知道 2019-04-20


近日,小米港股上市的话题持续引发热潮。小米的估值预计将会超过1000亿美元,有媒体预测雷军将会以此问鼎中国首富的宝座。于是很多人在问,小米为什么能成功?


一、小米之前


在创办小米之前,雷军可谓是少年得志。18岁考入武汉大学计算机系,19岁便第一次创业,23岁加入了金山公司,从最基层程序员干起,29岁便当上了金山的总经理。


在雷军当上金山总经理的时候,金山本身在中国互联网界的地位就好比今天的腾讯,阿里,而同时,雷军当上金山总经理的时候,正是1999年年后,也正是马化腾,马云刚刚创立公司的时候。


当然,在雷军在金山的时候,也曾在1996年遇到过很大的危机,而当时是微软进入中国,形成的局面是前有微软,后有盗版。这让金山十分危险,而雷军自己也最好天天泡论坛,玩了半年,最后才面对现实。


2000年雷军创立卓越网,而这是中国最早的电子商务网站,也一度是全中国最大的电商网站,而卓越网2004年被亚马逊以7500万美金收购。


2007年,雷军带领金山上市。而就在金山上市二个月后,雷军便卸任金山董事长。


2007年,雷军38岁,外界觉得仿佛一切都还是不错的,但雷军自己说,其实他并不开心,而他其实也早早的开始了反思。


二、雷军的反思


有一次杨澜采访雷军,雷军这么说道:


我遇到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呢? 是当互联网来的时候呢,大家都觉得我们落伍了,被边缘化了,被淘汰了。



你看我们88年创立,今天腾讯也好,百度也好,阿里巴巴也好,基本上是1999年前后,比我们晚了10年以上。


可是当你发现,你严重落后的时候,你心里会失衡。




确实,换作任何一个人,当看到一个原本落后自己十年的人或公司,瞬间超过了自己,难免心里会不平衡。


雷军其实便开始了反思,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。


是不够聪明?还是不够勤奋?


雷军如此少年得志的人,说不够聪明肯定是不对的;而不够勤奋?雷军以前可是公认的“劳模”。



雷军说,他们想了很多,最后发现,最核心的问题是:




我们没有顺势而为,没有把事情做到点上。


而雷军是在2004年想通了这个道理,当雷军想通这个问题后,雷军就在想,未来十年的大机会在哪里?


2005年,雷军就想明白,移动互联网是未来。而最开始雷军自己也不懂移动互联网,他便做起了天使投资人,投资了年轻人去做移动互利网。


在与这些年轻人的交流中,雷军又发现了一个问题:


移动互联网要做好,跟手机终端非常相关。


而碰巧,2007年,乔布斯推出了iPhone,这就让所有事情都联系了起来。

在雷军卸任金山董事长后,从2007年到2010年一直在做天使投资人,并且也十分成功的投资了YY,UC 浏览器等公司,而在2010年,雷军发了一条微博,总结了他自己的思考:



而2010年4月,小米正式成立了。


三、小米征途


做小米的最初的缘由是,雷军18岁的梦想,那就是想做一家世界级的企业。


而在小米创立之初,是充满了艰辛,这里与大家分享三个小故事:


据一位投资了小米的投资人回忆,小米最开始其实要做的是MIUI,而很多人并不看好。2010年12月,我们看到小米推出了米聊,这是一款比微信推出时间早了2个月的移动通信App,只是可惜,在通讯这个赛道,腾讯实在是太强大了。


当小米要做手机,雷军自己后来也回忆道,找硬件团队的时候,被问道最多的两个问题是: 你认识郭台铭吗?再问,你认识中国移动的老大吗?而当时的雷军,两个人都不认识。


关于与夏普的合作,最开始夏普并不相信雷军,而雷军为了达成与夏普的合作,在2011年的时候,日本发生了一次大地震,这次大地震造成了日本的核泄漏,而雷军这个时候又亲自过去跟夏普的人谈判了。而雷军去夏普在日本的办公室的时候,当时就只有雷军跟夏普的人,也就是说经过日本地震核辐射这事以后,很多手机厂商当时并不愿意去日本。而夏普从这件事以后也看出了雷军的诚意,当时也比较感动,就答应给雷军供货了。


四、 为何成功?


那么,为什么小米成功了?


我想,第一,是“顺势而为”的战略。小米抓住乐移动互联网的风口,以及未来物联网的风口。这是战略层面的成功。


第二, 是“互联网思维”的思想高度。雷军提出过“专注,极致,口碑,快”的互联网七字诀,那么对于这几个字的解释如下:


极致:把自己逼疯


专注:如何做到极致?需要专注。


口碑:海底捞是典型代表。不需要做广告,让消费者口耳相传,并且有正面感受。


快:以前一个产品3年,而现在是一个星期。这是流程结构的创新。


这是思考方式上的成功。


第三,解决了痛点,提高了效率。当时的痛点是什么呢?就是手机都很贵,或者是质量差。那能不能做一款“感动人心,价格厚道”的产品呢?


雷军在很多场合,以沃尔玛,Costo为例。在沃尔玛创业之前,美国零售的毛利率都是45%左右,而沃尔玛的来到,使得将毛利降到了22.5%,只有原来的一半,而现在,Costo做得更极致,创办之初就说最高只能14%的毛利率,而目前算下来毛利率的综合毛利率才6.5%。而这两家都是卓越的公司,通过自己的创新,提高了效率,给消费者带来了实在。


而小米手机,基本上就满足了这样的用户需求,而小米也承诺,硬件的净利润不超过5%,而从消费者角度,我们确实看到小米的产品的价格比竞争对手低了不只50%。



这是发现问题的成功。


第四,创新,而这是解决痛点的原因与方法。正如上面沃尔玛,Costo的成功一样,他们进行了创新。雷军在一次演讲中,总结了他们的创新:


比如沃尔玛的创新在于:


创新一,商店不开在市中心。零售业的铁律叫位置第一,但它只要东西好、便宜,那就开到郊区去。

创新二,它直接用仓库改建。

创新三,引进大量的IT技术。这一套下来,八十年代初期沃尔玛就世界第一了。其实背后没有任何诀窍,如果把它归纳下来就是效率致胜。


比如,Costo的创新在于:


第一,精选商品,只卖4000个SKU。你要知道沃尔玛至少几十万种,Costco精选到什么程度呢?他的合伙人说,我卖的所有的东西都是我自己选的,家里用过的,我觉得好我才卖。比如说电视就两种,但是质量和体验都很好。因为卖的品种少,就跟上游厂商拼命压单价,加6%直接到最终店面,恨不得比人家批发价还便宜很多。


第二,要有惊喜。就是每10件东西要有一件让你觉得很惊讶:还有这么好的东西!这样大家就全部变成了Costco的Fans。我在现场调查我们公司的海归,有人说我这一辈子只在Costco买东西,Costco没有才去别的店。它6.5%的毛利润本来是不挣钱的,但美国有一个非常好的小费文化,他说大家给小费,也就是会员收入。现在每年它的会员收入是20亿美金,因此财报毛利率是11%。


第三,互联网金融。号召它的用户用Costco的信用卡,它能分一两个点,利润实际主要就来自于会员费和信用卡。


第四,服务员很少。节省人力成本,零售价比批发还要便宜。


那么,小米的创新在于,其“铁人三项”的商业模式:



在我看来,小米用“低毛利,高品质”的产品获取用户,通过新零售的办法进一步提高效率,最后通过互联网服务来赚取合理的利润。这便是一个小米的生态闭环。而这就是解决问题的成功。


五、 梦想与赚钱


在我看来,雷军所做的事情和Costo很像。在一次访谈中,雷军谈到了Costo的创始人以及Costo的模式问题:


Costco这个模式难在什么地方?因为它不挣钱,所以也融不到钱。在某次金融危机的时候其实已经快关门了,公司卖给一个VC了,今天创始人在公司是没有任何股权的。但是这个创始人还在公司管理,他的梦想就是做成一个伟大的公司,他根本不在乎公司是不是自己的。他用了15年的时间才让美国人民相信Costco,因为大家都觉得无奸不商嘛,你肯定蒙我了。进了Costco,不用挑、不用看价钱,只要闭上眼睛买,这是一种“信仰”。


而如今,很多人可能也在质疑小米,从投资的角度能不能赚钱。


首先,Costo是美股的一只大牛股:



其次,小米有业务赚钱,而就是互联网服务。这一块的毛利率一直维持在60%:


同时,对于小米来说,由于其独特的生态闭环,使其较一般的互联网公司,没有获客成本,而当然,也有人可以质疑,小米本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,而是一家硬件公司。而这一点,我也不去过多的评论。



最后,我想,世界上真正成功的企业,往往在创业的时候,都有一个有梦想的企业家。就向Costo的那位创始人一样,虽然公司破产被收购,自己在公司里没有股份,而仍然在公司里管理。那小米的梦想是什么呢?


在雷军在小米招股书里,最打动我的是下面这句话:



我十分憧憬,有一天,小米能够带来平等,让所有人都能轻松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。


这也许就是所有人的所有的向往。


了解更多IPO资讯,请点击“阅读原文”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